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_365bet官方网投_英国365网站正规吗南海区西樵镇第二小学 苏福胜
【摘要】: 学生的学习好差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同样会有。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是教育因素造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开始形成。但是随着实验活动探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先进的教学方式与落后的教学设备的矛盾问题:教学方式变化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问题;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等等。这里对新课改实验活动探究中的学生两极分化成因进行探讨及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学课 实验探究 两极分化 有效探讨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为科学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互动、主动参与是科学课堂主要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然而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探究学习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同学在实验探究学习中是认真而主动的,对实验探究的热情是相当的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是非常的仔细;相反有一小部分同学基本上就是配角或陪衬,甚至是没有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这在“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的科学课堂发展下去,不只影响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更严重的是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既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不是新课改的产物,只是新课改下的“两极分化”更具危害性。
一、问题分析
所谓“两极”,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更有来自后天的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所谈的问题的焦点是在“分化”上。是指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极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到底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根据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分化”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新课改为积极主动向上者发展提升的空间更加广阔,学习优秀者将更为突出
过去的教材,因为有具体的大纲作指导,教师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大纲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教师只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都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圈子中,加上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确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显得不是太大,实际上成绩拔尖的学生受到的限制很大。而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这种学习方法适合大部分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新课改的课堂成了这些学生的舞台,也为提供这部分学生向上分化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着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
(二)、新课改中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我们发现,和绝大部分同学相比,另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分析;这些学生实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困生,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特点是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够、自身品质差、学习兴趣不够浓等。在过去课程条件下,大家都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学习,老师对大家的要求一样,学生都在接受着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老师对大家的关注是一样的,这种被动地接受,同样的要求,迫使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种被动学习对这些特殊品质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确实促使着这些学生进步。在新课改条件下,由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但是容易被科学课堂这种特殊的探究学习形式所掩盖,影响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高效性,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产生两极分化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不相符的,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应要多角度、不同方位为这些学生着想,以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发生。
1、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提出,教师的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都从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而减少了基础性的学习,这些也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2、新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但是,没有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就出现不交作业,懒于动手的现象,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
3、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时自主探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就差的知识基础也成了他们参与探索的障碍。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好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而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4、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也都不利于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了这些学生向差的一级分化。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产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容易被科学课堂这种特殊的探究学习形式所掩盖,影响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产生两极分化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不相符的,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多角度、不同方位为这些学生着想,以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发生。
二、有效对策
发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生学习的分化,尽管出现在一小部分学生身上,尽管我们的问题还多数是出现在对现象的调查上,还没有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但我们希望通过对已发现问题的介入、关注、研究,能提醒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改战略目标。在此,结合本人所在实验活动探究中引导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具体改进意见。
1、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多布置特殊的作业,特别是个别辅导
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应考虑在不过多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是我们现在所不倡导的,但是我们也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也应当承认学生当中的一小部分就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中国古代到现在的很多例证也说明,死记硬背也还是能“背”出一些学问和基本功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兴趣不广泛、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多组织安排接受学习,我认为也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学困生,多进行品质教育,提供参与机会
作为老师,偏爱优生好像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心态,但社会需要和职业责任告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尤其是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症下药,使学生“亲基师而信其道”,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动。
3、发挥实验活动探究记录册的作用
实验记录是科学探究学习成果体现方式,是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依据,老师可以从记录的结果上了解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情况。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要求学生有专用的实验记录册,记录科学探究学习中的观察发现、原始数据、实验过程,甚至是存在的问题、失败的原因等,每次探究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记录,并且及时检查学生记录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参与的程度,了解探究成果、学习的轨迹,以便修正及时教学策略。对记录结果做得好的或有代表性记录进行表扬和展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及时补上,并作为他们成长档案进行跟踪落实。
4、变换分组探究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同一组织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学生也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生兴趣的。科学课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分组形式进行实验活动探究教学,避免长时间采用一种分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探究学习。在分组探究学习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在不同的实验活动中小组的成员要经常进行调整,在实验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小组分得小些,甚至是个人独立完成。
5、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
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实践也证明,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学生互助,被告帮助学生是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而学生之间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形成互帮条件。作为教师,应执导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两极分化在各科都有所发生,并非只发生在《科学》里,只要科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教学过程加以关注、多激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主动承担学习中的责任,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在实验活动探究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发展、成长考虑一生,科学探究之路才能永远鲜花满地,学生在实验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可以避免向低级分化的。只有树立起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让学生看有所感,思有所启,探有所获,使科学课堂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经历过程、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故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探究学习中,我们应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来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高效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和发展,避免在科学实验活动探究中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并为儿童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 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2、靳玉乐《合作学习》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3《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4、许 飞《关注科学本质 引领科学探究》 科学课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