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四小学 刘洁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均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严谨、细致的态度;
4、了解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探究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准备
1、温度计、乒乓球(瘪的)、气球、冷水、热水、烧瓶、烧杯、玻璃瓶等。
2、与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相关的材料和资料。
四、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为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特点,在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实验分析多、推理分析少的教学原则,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1、活动导入
教师拿出液体温度计问:这是什么?
学生:温度计。
教师问:对,这是我们已经学习使用过的温度计。它会告诉我们现在的温度是高是低,是多高是多低。那么,它为什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热胀冷缩
2、实验活动
实验一:复原瘪了的乒乓球
教师: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真的能鼓起来吗?请大家看看我的实验。
小实验:在烧杯里倒上大半杯热水,再把瘪了的乒乓球压在热水中。一会,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了。
教师:大家想想,乒乓球为什么能鼓起来?
教师解释:乒乓球在热水里浸泡时,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乒乓球鼓起来了。
板书:空气受热膨胀
实验二:瓶子瘪了
教师拿出塑料空瓶子问: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实验过程:将热水到入空瓶子至半瓶左右,过一会把瓶子中的热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再过一会,瓶子慢慢的瘪了。
教师问:瓶子为什么瘪了?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热空气冷却后,体积缩小了。
板书:空气冷却收缩
教师: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遇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除了空气,其他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特性的。
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除了气体,液体、固体等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是不同物体,其胀缩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实验三:会变化的杯子
实验过程:把两个玻璃杯叠在一起,试着轻轻拉一拉,可以分开两个杯子。将热水倒在上面的杯子里,过一会儿倒掉热水,再轻轻拉一拉杯子,上面的杯子不容易拉出来了。再将冷水倒在上面的杯子里,过一会儿倒掉冷水,再轻轻拉一拉杯子,上面的杯子又可以拉出来了。
教师:让学生讨论并解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并板书: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会升降的水银柱
实验过程:将温度计未做试验时的读数记下,再将温度计分别在热水、冷水中的读数记下。
教师:让学生讨论并解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并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讨论活动
活动一:课文中“会升降的水柱”实验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教师:让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学生:说说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液体水的体积会受热膨胀受冷收缩,但胀缩程度没有水银明显。
活动二:课文中“会变大小的气球”实验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教师:让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学生:说说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小结:套着气球的烧瓶放在热水里,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挤到气球里,气球会鼓起来。再把烧瓶放在冷水里,烧瓶里的空气受冷收缩,气球里的空气被吸到瓶里,气球变小了。
教师:做实验证明。
活动三:讨论热胀冷缩的现象和利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了解并利用它的特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夏季施工,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⑵、夏季,为什么自行车胎的气打得太足会容易爆裂?
⑶、为什么铁轨之间的连接处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⑷、铺设水泥路面时,为什么每隔一定距离要留有一条缝隙?
⑸、大桥需要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条缝隙吗?
⑹、风(空气的流动)是怎样产生的?
4、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