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第一小学 邓志明
[摘要]:科学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可制约科学探究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学设备缺乏、探究材料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课题对如何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构建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西樵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乡土资源,为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教学素材,为展开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本着“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独特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文化之中,呼吸更多的“乡土”气息,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实效。
[关键词]:科学探究 资源整合
[正文]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教育家施瓦布曾提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会更好呢。”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思维的今天,这种全新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探究性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且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可是也有不少困惑:如教学设备缺乏、探究材料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制约着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
近年来,我校正积极推进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并作为一项校本特色科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教学中将地方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 充分利用独特又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文化之中。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把课程立足于身边的生活世界、立足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乡土资源给科学课带来了“乡土味”。在这淡淡的乡土味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浓了,对家乡的情感也加深了。那么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好乡土资源,让科学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乡土味呢?
一、选择乡土资源作为探究素材,变生疏为亲切。
科学探究活动中,最令人头疼的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如果我们从自己身边去挖掘,所用的材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么这个探究活动就会由生疏变得亲切起来。
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里,《油菜花开了》《豌豆里的豌豆夹》等课文,给我们南方的学生学习上带来一些不便。因为这个季节没有油菜花,也没有豌豆花。能用其它的东西代替吗?那用什么代替呢?走出校园到田头看看去:青菜花(代替油菜花),青菜果实(代替油菜果实);上西樵山看看:佛手瓜花(代替豌豆花)。以上几项老师准备。豌豆,市场上有售。这一项可以学生(小组)准备。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异常活跃,面对这些材料,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熟悉,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而课堂的探究实效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二、引用乡土资源作为探究案例,变抽象为直观。
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些课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这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与乡土资源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让具体的实物或影像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变得小了。
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教学中,教者事先布置学生每天傍晚收看《西樵新闻》,留意近7天的天气预报,并做好记录。在学习第三课《气温的变化》时,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红领巾气象站,实地考察百叶箱的放置和里面构造等,指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气温变化用折线图画出来。学习第四课《我们关心天气》时,我把拍摄到的西樵这个地方的监测气象仪器的图片、影像播放给同学们看,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已在官山大泵站安装了一个气象监测点,两年前又在西樵山上增设了当地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告诉学生该自动气象站由:数据采集器、雨量收集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自动站供电系统等仪器组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的监测、天气信息的传输和预报。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不但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而且激发了学生关心家乡天气变化的热情。
三、开辟乡土资源作为探究场所,丰富学习内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为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就要将探究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与乡土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使科学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游玩一次自己家乡的景点。西樵山是南粤名山,又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凭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地人是不收费的)推荐学生特别要去“石燕岩”观赏。提醒学生在回来的路上,拣几块不同形状、颜色或种类的岩石带回学校供上课用,并且布置学生了解西樵山的形成和西樵山石器文化等的信息。很显然,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结合课本的“火山喷发”的模拟探究实验,让学生把收集到西樵山形成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进一步了解到西樵山原来是火山喷发而来的,天湖就是当时的火山口,由于历经的很久远的时间,而西樵山也变成一个死火山,火山口就变成了现在的天湖。那么西樵山有哪些岩石呢?通过学生带回学校的岩石来研究,以及有关史实的记载,让学生知道:西樵山山体主要由粗面岩、火山碎屑岩和石英岩构成。在东北部的火石迳等有燧石、玛瑙出露;在西部的马鞍山及山顶的锦岩等洞穴有霏细岩岩脉。1958年发现的西樵山文化遗址牞主要分布在西樵山东南坡、中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三大石器制造场遗址之一……
在这几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从学校走向社会,由老师引导变为老师和家长、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他们也许已经体验到学习科学是如此的有趣,从而大大拓宽了探究的内涵。
四、利用乡土资源作为探究纽带,关心国事家事。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知识外,还要懂得“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联系到一些国家大事,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节能减排、污水、垃圾处理等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把这些国家大事与家乡的具体实际巧妙结合起来,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的探究活动中,我让有兴趣研究的同学组织起来,探讨研究西樵山上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为什么人们称西樵山为“天然氧吧”?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调查西樵山上花的品种和数量,为什么西樵山上的花那么鲜艳?结合最近提出的“低碳”生活新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西樵的河涌整治,怎样活化水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等,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家乡,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以上只就四年级科学的探究活动与地方资源的整合展开探讨,五、六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也有许多与地方资源整合的内容,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中能适当巧妙地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那么科学课的探究实效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如何选择和使用乡土资源,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探究内容密切相关;2、学生感兴趣;3、宁缺毋滥。只有这样才能让乡土资源在科学课堂中发挥实效,让科学课堂真正体现地方特色。